全息,顾名思义,就是记录光场的全部信息。信息记录过程是两束相干光束重叠,产生干涉图。干涉图的强度由两束相干光束的振幅和相位决定。干涉图被记录材料保存为全息图,这是一个光照下的化学物理过程,最终在其内部形成全息光栅。两束相干光束的任意一束照射全息图都可以再现出另一束相干光束。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一束光照射到全息图上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三维的图像。具体的物理过程简介如下:一束平面光束(或者球面光束)分为两束作为两束相干光束,其中一束照射到三维物体上,其散射光与另一束相干光干涉,全息图记录了散射光的全部信息:散射光的强度(光场的振幅)和三维物体表面的起伏(光场的相位)。用相干光照射全息图时,散射光就可以真实的再现出原来的三维物体。
为把全息技术应用到数据存储中,必须利用体全息图来存储数据。所谓体全息图就是要求记录材料的厚度大于干涉图中的特征长度。这种情况下,对从全息图中衍射出来的光束要求有很强的选择性,仅有入射光角度波长振幅等模式与记录光束完全匹配的时候,衍射光束的强度达到最大值。这一限制,叫做布拉格条件,在全息存储中用来复用,即改变入射光的某一条件,在记录材料的同一位置可以存储多个入射光波,以便达到超高的存储密度。
全息数据存储系统的示意图如下图1.微光器发出的光束经有分光棱镜,分为参考光和信号光。原始信息经过采样量化,成为数字信息。数据经过编码成为二维数据页,上载到空间光调制器。空间光调制器根据上载的数据对信号光的振幅或相位进行调制,调制后的信号光与参考光在记录材料里干涉,数据就以全息光栅的形式存储在材料中。数据读取时,关闭信号光,参考光照射记录材料,携带数据的信号光再现处理被探测器接手,经过解码,就得到数据,由于一次可以记录或者读取一个数据页,全息存储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很高的数据传输率。由于全息存储在记录材料的同一位置存储多幅全息图,用相应的参考光就可以读出信号光。
体全息技术可以存储全息图和在同一位置存储多幅全息图的特点,是的全息存储和传统的光学存储有两大不同,传统的光学存储器,如CD、DVD、Blu-ray等都是串行,逐比特的读写数据,全息存储器则是并行,逐页的读写数据,这使得全息存储器在归档记录和读取速率上有了显著的提升。全息存储另一个特点是允许多幅数据页存储在记录材料的同一位置,达到超高的存储密度。尽管人们早就认识到全息存储技术的优势,找到合适的全息记录材料是一项关键的任务。记录材料要求动态范围大,敏感性高,尺度稳定性好,光学质量高,厚度合适等。记录材料的发展对全息存储系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Copyright Shenzhen HOLOART High Technology Co.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
粤公网安备 44031102000156号